close

地理位置

 

 

¨  臺灣南部陸地寬度縮小,最南端以由南向北侵入的海灣分成東西二岬角,東瀕太平洋,南面巴士海峽,西臨臺灣海峽,因三面環海而成「半島」。此一半島北起楓港溪(約北緯22度13分)南至鵝鑾鼻(約北緯21度53分),南北長約33公里,北端寬約22公里,南端寬約15公里,稱為「恆春半島」。

 

 

 

 

 

 

 

 

 

 

 

 

 

 

¨  恆春鎮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鄉鎮。

 

 

 

 

 

 

 

 

 

地名

恆春古地名

¨  恆春的古地名,有「Longkiauw」、「娘嬌」、「郎嬌」、 「瑯嶠」等。「娘嬌」以下三詞,殆為排灣族語的漢字音譯;「瑯嶠」一詞最為常見。 「Longkiauw」則是荷蘭文的音譯。

¨  「瑯嶠」的字義有幾種說法:一是指「蘭花」;第二說則指「瑯嶠」為「琉球」一詞(今日本沖繩)的音轉。

¨  第一種說法,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與史料所載當年恆春半島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謀而合;而「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

¨  第二種說法,則從歷史上「瑯嶠族」的風俗習慣、文化人情不同於後來的排灣族,又從語言學的角度立論,主張「瑯嶠=琉球」(依閩南語音),「瑯嶠族」(=琉球人)曾經自沖繩漂流過海,來到恆春半島。

 

 

恆春地名的誕生

¨  「恆春」地名的出現,則在清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結束後,沈葆楨於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奏請於琅嶠築城時,以「琅嶠」當地「時已殘冬,麥穗、秧針黃綠相間,則內地四月間景象也」

¨沈葆楨覺得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故而命名為「恆春」的。從此,郎嬌(瑯嶠)地名逐漸為「恆春」二字取代。

 

 

 

 

 

 

歷史

¨  羅發號事件與南岬之盟(1867年)

清同治6年(1867)3月9日,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由汕頭赴牛莊之際,於七星嶼附近觸礁,船主韓特夫婦和水手於潭仔灣登陸,遭龜仔角社蕃人襲 擊,除中國水手一人逃至打狗外,全部罹難。 美國領事一方面向清廷抗議,一方面委託英艦柯爾摩號調查羅發號罹難事件。3月26日,艦長博德少校率艦抵達南岬(今鵝鑾鼻一帶);小艇欲登陸之際,遭到龜 仔角社蕃人攻擊,一人負傷,於是折回打狗。 從此展開一場中(清廷).美.台(瑯嶠十八社)三邊談判。最後,9月末,達成協議,於瑯嶠締結「南岬之盟」;番社大頭目卓杞篤保證日後不再殺害西洋船舶海 難人員。英美等國則強烈要求清廷於鵝鑾鼻建立燈塔,藉以保障西洋人航海安全。

由於清廷對台灣番地的「放任」「曖昧」態度,李仙得事後向美國政府建議佔領台灣,未被採納。

 

¨  琉球藩民事件(1871年)

清同治10年(1871)11月6日,琉球國宮古島民69人,赴中國福州進納年貢回程,自福州出發,途中遭遇暴風雨,漂流至八瑤灣(今滿州鄉九棚村 附近);捨舟登陸之際,3人溺斃,66人生還。 11月8日,琉球民在尋路出山之際,54人遭蕃人殺害於石門及雙溪口附近;倖存者12人,避難於當時保力庄總理楊友旺家40日左右。 12月22日,琉球民12人在楊阿告陪同下,赴鳳山縣署。12月29日,由鳳山縣署官憲護送至台灣府城(今台南市),候船赴大陸福州;翌年6月2日,轉回 琉球。 這就是所謂的「琉球藩民事件」。

其後,這個事件引發同治13年的「牡丹社事件」。如今車城鄉統埔村內的「琉球藩民墓」,就是日本西鄉從道為「紀念」罹難琉球人,而在撤兵離台之際建立的。 對恆春而言,這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個史蹟;它象徵著恆春地區開拓發展途中、飽受外力侵擾的苦難經驗。

 

¨  牡丹社事件(1874年)

導火線雖是清同治10年的琉球民54人遇難事,根本原因則是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向外擴張政策使然。為達成這個政策,日本以琉球宗主國自居,派員赴北 京,向清廷交涉琉球民遇難事件。同時派人由福州偽裝來台;走遍全島,深入番地,刺探台情。接著,清同治13年(1874)5月7日,日軍「有功艦」登陸社寮(今射寮)港。開啟後世史稱「牡丹社事件」之序幕。5月22日雙方第一次交鋒,日軍攻陷石門(今石門古戰場);牡丹社頭目阿祿父子等38人陣亡。同一天 (5月22日),日軍都督西鄉從道抵達瑯嶠灣,登陸社寮;清廷方面,則袁聞率艦2艘也抵達瑯嶠灣(即車城灣)。5月23日,中日於瑯嶠展開第一次直接交 涉5月29日(四月),清廷任命沈葆楨為「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後,派潘蔚等人率艦4艘進入瑯嶠灣,在車城登陸。6月21日展開中日第二次直接交涉,要 求日本撤兵;西鄉從道不從。在此之前,6月3日,日軍分三路攻入牡丹社。牡丹社敗退;大部份房舍遭縱火焚燬。至此,主要戰役結束,大勢已定。其後,8月下 旬,台南氣候激變,一時惡疫流行,病勢猖獗;日軍於百日內病死500餘人,狀極悽慘。

或因此故,中日和談終於在九月二十二日(10月31日)敲定,約定日本於十一月十二日(=12月20日)撤兵。清廷支付琉球等被害難民撫卹銀,另償付日軍修路及所建營房,共50萬兩。
此役促成清廷採取「開山撫番」政策,積極開發台灣;「恆春縣」也因而誕生,留下今天全台唯一城牆猶存的古城。在國際關係上,清廷則從此喪失了琉球這個藩屬國。

 

¨  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沈保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沈葆楨為加強海防,於是修築了城牆以及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門上有砲台,城牆外有壕溝,是台灣唯一為了軍事防禦所建築的城池。

 

 

 

 

 

人文特色

恆春古城

地址:恆春鎮內
創建年代: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

  恆春城周圍共972丈,建城之時除了有四道城門外,還有城臺、城樓、砲臺等。恒 春城厚二丈,共分東、西、南、北四門。根據歷史記載,每一個域門頂端所建的砲臺高1丈7尺,寬6丈9尺,共分內外兩道。城門共有兩扇,高1丈2尺,寬6 尺。城樓4座,高各1丈2尺7寸,寬6丈7尺,深1丈4寸。沿城周圍共築有1384個城垛,砲臺4座。

  南門是變化最多的城門,目前保留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城牆,上域牆也拆除予以重建。

  北門原有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褸,現在城牆上什麼都沒有,城頂枯黃的草木和左近破落的農家構築了一片蒼涼的景象。

思想起

歌 詞

思想起 祖先鹹心過台灣 不知台灣生做啥款?
思想起 海水絕深反成黑 在海山浮心漂心艱苦
思想起 黑水要過幾層啊 心該定 碰到颱風攪大浪
有的抬頭看天頂 有的啊 心想那神明
思想起 神明保佑祖先來 海底千萬不要作風颱
台灣後來好所在 經過三百年後人人知
思想起 自到台灣來住起 石頭嚇大粒 樹啊嚇大枝
一腳開墾來站起 小粒的 用指頭搬摳 血流復共血滴

 

眾所皆知《思想起》是恆春民歌,陳達是此地最受矚目的民間唱遊歌手,他生於民國前六年,在民國七十年四月一次車禍中去世。他自彈(月琴)自唱,常能隨題材或故事情節而適當調整轉換不同歌調,並且以隨興口占的方式,依傳統的韻語型式,靈活運用福佬方言 ,唱出別具一格的各種恆春調。不少恆春人士籌畫設立「陳達紀念館」,一方面追念他, 一方面藉以振興恆春民歌曲藝。

 

 

 

恆春搶孤

搶孤這個活動的由來,首次出現是在清朝年間,所謂的「孤」,指的是救濟孤貧的物品,在傳統習俗中,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普渡後,會將祭拜的用品發給孤貧,因此普渡的祭品也稱作孤品,不過在分發孤品的時候常常發生爭搶推擠,才設計出「豎孤棚」的比賽方法,來爭取孤棚上的物品。
「豎孤棚」的比賽辦法,是由四根3丈6(約十三公尺)的原木作為支柱架設孤棚高台,棚上放置祭品,原木塗上牛油,參賽著四組人於開賽炮聲響起後,各施所能爭取以最快的時間登上高台,最快登上的隊伍可以獲得棚上的物品。
近來這保留傳統的文化活動日漸受到重視,參賽隊伍越來越多,甚至連外國朋友都有參加,已經成為每年恆春鎮內最熱鬧的活動。

 

 

三寶與三怪

 

恆春半島上因為受到特殊氣候及地形的影響,再加上與眾不同的人文歷史,造就了特別的「恆春三寶」以及「恆春三怪」。

恆春三寶:

瓊麻

洋蔥
港口茶

恆春三怪:
落山風
吃檳榔

恆春民謠

 

氣候

 

¨  地處低緯度,受到周圍海洋的調節,年平均溫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20.4℃,年平均溫度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7.9℃,因常年溫暖並不寒冷,故而得名「恆春」。

 

¨  恆春半島乾濕季明顯,可分為乾旱的冬半年及潮濕的夏半年。冬半年主要受大陸冷高壓所形成的東北季風影響,普遍風勢強勁,東北季風經由太平洋海面吹向陸地,挾帶大量水氣的濕冷空氣被位於東側的山地阻隔並抬升,經過「濕減溫效應」而降水在東向的迎風坡及山陵附近,降水後變乾燥的空氣越過山嶺下降,再經過「乾增溫效應」,而產生「焚風現象」。因此冬 季東北季風盛行時,形成東半部濕冷而西半部乾熱的特殊地形氣候差異。夏半年主要受來自海洋的西南氣流及颱風影響,普遍氣溫高且多雨,年平均2400公厘的降雨量,即集中在夏半年。

 

¨  落山風」,恆春半島居民將冬半年吹襲的 東北季風稱為「落山風」,因早期墾殖居民以位於西側的「恆春縱谷平原」為主,再加上東北季風受到半島地形的影響,形成越過東側山地而下的強風,因此東北季 風在恆春半島被稱為「落山風」,每當天氣驟變轉冷時,風勢特別強勁,甚至強達十級風以上,猶如「颱風」一般。

 

¨  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1982年,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就在此成立。

 

 

 

 

 

 

 

 

 

 

 

 

地形

屏東縣的地形大致上可分為三區:

屏東沖積平原地區
  係由高屏溪、東港溪、旗山溪、荖濃溪、隘寮溪、林邊溪等網狀河流沖積而成,地質以礫、砂、及黏土地層構成,適於農業發展,因此農業發達是本區最大特色。

 


中央山系南端高山地區
  本區位於潮州斷層以東,平均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因地勢陡峭坡度大,故對外交通不便,又因為地質係由頁岩、板岩、石英岩、煤層、礫岩錯綜構成, 地層堅固,大都屬於國有林班地,幾無農業價值,因此本區農業雖不發達,但因為為許多河川的發展地,且地形富於變化,頗具觀光遊憩價值。

 

恆春半島地區
   本區在地形上無明顯之界限,一般係指台9號公路一線以南之區域,區內標高大致在700公尺以下,而地勢大致上則以四重溪為界,並劃分為南北二部,北部陡 峻、南部平緩。在地形又可大致分成海岸地帶和內陸地區兩大分區,包括以珊瑚群礁為主的西海岸與南灣、具有典型斷層的東海岸、西恆春傾斜台地、恆春縱谷平原、恆春東方丘陵、墾丁-鵝鑾鼻臺地與南仁山丘陵等地區,故此區地形及生態景觀豐富,頗具觀光遊憩資源。

 

恆春半島地狹而多變,雖然海拔最高的里龍山只有1062公尺,但卻擁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湖沼、溪流及海岸等地形,特殊地形則有:孤立山峰、石灰岩地形、崩崖、瀑布、裙礁海岸、海岸砂灘、岩石海岸、海岸礫灘、季節性河口地形及風成地形(砂丘、砂河及砂瀑等)。

恆春半島的山地為臺灣本島中央山脈的餘脈延伸,山勢由北往南逐漸降低,主要分布在半島北部、中部及東部;丘陵則以半島南部為主要分布區;臺地有二,一為西側岬角上的恆春西臺地,是西高東低的傾斜臺地,另一為東側岬角上的鵝鑾鼻臺地,是由南往北逐級升高的階狀臺地;平原為北起海口,南至馬鞍山的恆春縱谷平原;縱谷平原南端最低 窪處匯集雨水成為龍鑾潭,東側的南仁山區則有南仁湖沼;溪流以楓港溪、四重溪、保力溪及港口溪為主;海岸由楓港溪口往南經過貓鼻頭岬角及南灣,再由鵝鑾鼻 岬角往北折至塔瓦溪口或達仁溪口,海岸線長達90公里左右。

各類小地形概述如下:

【孤立山峰】

恆春半島南部散落著大小不一的礫石塊,其中以尖聳的「大尖石山」及外形酷似蹲仆青蛙的「青蛙石」最為人知。事實上,「大尖石山」並不是一座山,只是在易受侵蝕的泥岩層中特別突出的一大礫石塊。

【石灰岩地形】

在海洋形成之珊瑚礁 岩,經由陸地隆升離開水面,歷經千年萬年而成石灰岩,石灰岩經過水的溶蝕形成石灰岩洞穴(如:墾丁森林遊樂區中的「石筍寶穴」),也可能是礁岩崩塌而堆疊 成(如:墾丁森林遊樂區中的「仙洞」)。石灰質成分經過水的溶蝕再沉積,則累積成石吹管、鐘乳石、石筍、石柱及石灰華等石灰岩地形。

 

【崩崖】

原在海中形成,經由陸地隆起而抬升的高位隆起珊瑚礁岩,受到侵蝕分裂與重力牽引而崩坍,即可能形成崩崖,貓鼻頭岬角及鵝鑾鼻臺地都有崩崖地形。

【瀑布】

溪流在注入湖泊或海洋之前,若遇有較大高差河床,則可能形成瀑布,如:「雙流瀑布」、「七孔瀑布」及「佳樂水瀑布」。其中,「佳樂水瀑布」是臺灣本島唯一的海崖瀑布。

 

 

【裙礁海岸、海岸砂灘、岩石海岸及海岸礫灘】

   恆春半島的海岸自西岸的海口至東岸的佳樂水之間是屬於裙礁海岸,其中若有灣則堆積砂粒形成砂灘,海口以北及佳樂水以北是屬於岩石海岸,其間較平緩處則累積礫石形成礫灘。

 

 

【季節性河口地形】

恆春半島由於山勢不高,溪流短且流量不均,會形成「沒口溪」及「砂嘴」等季節性河口地形。

 

 

【風成地形】

在東北季風及雨水的交互搬運作用下,恆春半島海岸附近形成砂丘、砂河及砂瀑等地形。海口、後壁湖、風吹砂、興海路、九棚及港仔等處都有砂丘地形,而在風吹砂還有砂河及砂瀑地形。

 

 

 

 

 

 

 

 

 

生物多樣性

植物

恆春半島由於地理環境特殊、氣候條件特別及地形變化豐富,在狹窄的半島上自海岸、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各類植物相一應俱全。

在長達90公里左右的海岸線中,以位於南海灣的熱帶海岸林最具代表性,因主要組成樹種蓮葉桐、棋盤腳及欖仁等植物的果實都具有漂浮及保護構造,果實能隨洋流傳播,所以,熱帶海 岸林又稱「漂流林」。隨人居住人口增加,經過多年來的墾殖(特別是瓊麻種植)及道路的開闢,目前僅剩船帆石至香蕉灣一帶長約2公里的海岸林比較完整,已被 劃為墾丁國家公園區域內的生態保護區加以維護。

滿佈高位隆起珊瑚礁岩的恆春半島南部,石灰岩地質環境的植物相也具有特殊性,諸如:毛柿、象牙木、大葉山欖及紅柴等,都是數量相當多的優勢種。然而由於受到不當的哄抬價格,野外自生的象牙木幾乎被盜採一空。早年種植瓊麻及放牧牛羊,將許多的樹林砍伐殆盡,所幸,位於社頂北方的原生林已經被墾丁國家公園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分別劃 設為生態保護區與自然保留區加以維護。

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 山地植物盤據在恆春半島中部、東部及北部的山地,雖然最高山峰海拔高只有一千多公尺,但是配合特殊的氣候條件,卻形成「海拔壓縮」的氣候帶分布,自熱帶植物至暖溫帶植物都有生長。腹地只有五千餘公頃的南仁山區就擁有1200種以上的維管束植物,約佔臺灣全島的30﹪,堪稱植物寶庫,已經被墾丁國家公園劃設 為生態保護區加以維護。

里龍山區是臺灣穗花杉分布的最南界,植物相完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經規劃完成國家森林步道。

 

動物

在恆春半島豐富的植物 相中,薀孕了種類繁多的動物,最具特色的是蝴蝶,臺灣全島400種蝴蝶紀錄,在恆春半島就有200種之多,早期恆春半島與臺灣中部的南投埔里一帶並列二大 蝴蝶產地,如今南投因為大量種植檳榔的影響,蝴蝶盛況早已不復見,而恆春半島至今仍是觀賞蝴蝶的最佳去處。

由於地理位置正是亞洲 東部候鳥遷徙的中間休棲站,恆春半島的鳥類紀錄有330種以上,曾經被大量捕捉燒烤食用的紅尾伯勞及獵殺作標本的灰面鵟鷹,如今都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 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加以保護,每年秋季的「墾丁賞鷹季」則是恆春半島一年一度的賞鳥嘉年華會。冬季的龍鑾潭渡冬雁鴨,則讓初入門的賞鳥者有了莫大的 成就感,墾丁國家公園在龍鑾潭西岸設有一座自然中心,架設十二部單筒望遠鏡免費提供參訪者使用。

除了蝴蝶及鳥類之外,恆春半島的動物相不勝枚舉,陸蟹產卵是最近大家最關心的一件事,墾丁國家公園已進行生態廊道的規劃及設置。

在陸地以外的海洋,多彩多姿的珊瑚生態系,令人驚嘆的鯨豚,都是恆春半島奧妙生態的一環,值得一一瞭解與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鵝卵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